2025年3月19日康复学院在康复楼102作业治疗实训室,组织开展了本学期首次以跨学院多门课程联合形式的集体备课活动,本次活动主要以“协同共进,深化康复专业课程改革”为主题,参加人员有康复学院高松院长及康复专任教师,还邀请到临床实验中心张汝峰主任,共同围绕《临床疾病概要》、《作业治疗学》、《神经康复学》三门重要课程进行探讨,旨在打破学科壁垒,构建完整、连贯、系统的康复医学课程,以此为契机,为我院康复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引发深度思考,培养高素质康复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深化教学改革,聚焦知识体系构建
为深化我院理实一体课程改革,实现我院对学生的高素质应用型康复人才的培养目标,及我院所设立的临床技能考核的核心主旨,我院首次尝试以跨学院多门课程联合的集体备课形式,以张汝峰主任主讲的《临床疾病概要》为引领,详细分析了学情,帮助学生奠定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临床特点的理论基础,建立完整的疾病认知框架。《作业治疗学》聚焦康复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应用,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神经康复学》以神经系统常见病为中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建立临床思维。此次集体备课将此三门课程核心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构建“疾病基础—专业技能—临床综合应用”的立体化知识网络,促进学生康复临床思维的培养。同时,本次联合备课以临床技能考核为导向,通过“以考促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夯实理论,为未来临床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协同合作,实现知识体系贯穿
本次集体备课活动通过协同合作,为康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带来了新的视角。在研讨过程中,张汝峰老师的加入不仅提升了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的综合育人效能,同时也为青年教师实践理实协同教学带来了启发,使未来整体教学更加贴近临床实际需求。通过这种课程交叉的研讨,三门课程在知识内容上相互补充、相互衔接,不仅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还成功实现了知识体系的贯穿,促进了教师团队教学能力的提升,也为学生构建系统化的康复临床思维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成果丰硕,展望未来教学发展
高松院长在总结本次集体活动时特别指出,康复学科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多学科的协同合作,通过跨学院多门课程联合形式的交流与研讨,进一步优化康复专业课程体系,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同时推进理实融合的教学改革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康复人才的关键路径。本次集体备课活动是康复学院深化教学改革、强化理实一体建设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构建“新医科”背景下康复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未来,学院将继续实施课程整合和教学改革,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过硬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康复医学人才贡献力量。